半个文化人的围裙

温瑞安:

守艺人,守侠人/品读温瑞安

文:苗博 


        这段时间帮朋友筹备电影东奔西走,写作的进度慢了下来。 发出来的文章会觉得不太对劲,于是又删除,你看,我也变得思前想后了, 不如从前那么痛快直接,  你看到的越多, 会发现可以分享的反而越少。    看过了沧海, 便不好意思去对人描绘江河如何浩瀚,   停下来, 从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已经完结, 许多期待的电影将在接下来的时间上映,  就快要2017年了,    每一段路都会让人成长,  生命是自己的,我们不该有太多顾虑。


         这些日子是2016年最难熬、睡眠最少的时段,我们一生要面对很对抉择,向所有关心问候的朋友表示感激,   今天写的绝对不删除了,   今天我要写两个人 ,  两个年龄不小的人。


       第一个人叫张广义, 是个手艺人, 他把他的手艺坚持了一辈子,  就变成了守艺人。 


        当我读完关于他的文章时,立刻来到了这间小店。 这家店上面挂着病休的牌子,店面不大,门上印着一段文字, 父亲的钢笔 


       在寸土寸金的北京,有这样一间十平米的店,叫作“广义修笔店”。 在如此热闹的大街上,这家店主几乎守一整天也没有一个客人,有人劝他,没人会来的把店盘了吧,也有人出价六位数想租下来,然而,这位任性的店主就是不答应。     上门求租的人都很纳闷,是不是老人家嫌租金低,于是,又涨了价格,店主叹口气,摆摆手说:这不是钱的事,你们不懂。

 

       这位倔老头叫张广义,他修了70年的钢笔,经手四十多万支。从几块钱的英雄,到上万的万宝龙,都从他手里活了过来。他是京城最后一位修笔匠,他一直觉得如果连他的店铺都关了,那钢笔该怎么办。起先张大爷也是跟着父亲卖钢笔,后来要用钢笔的人多了,他就自己琢磨着学习修理。那时候的钢笔,是响当当的“幸福四大件”之一。女孩子结婚,一只钢笔就是体面的嫁妆。中山装也特意开个口子,为了让人们露出别着的钢笔盖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句玩笑话这样说:插一支钢笔的是中学生,插两支的是大学生,插三支以上的肯定是修钢笔的师傅。

        渐渐地张大爷对钢笔有了情结,对买钢笔和修钢笔的人,也有了感情。一开始,他也只卖不修。但看到很多钢笔一摔就坏,作为随身的一个物件,扔了也略感可惜。于是,张大爷开始自己学习,慢慢钢笔的款式、内部结构,他都懂了。只要笔尖没有断,他都能修好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他也练就出一个绝活,“点笔尖” 笔头上有个比米粒还小的圆珠,如果掉了钢笔就废了。他要做的就是把圆珠粘到笔尖上,然后在圆珠上开出缝。这工艺在笔厂里都要靠激光,而张大爷全凭过硬的手艺。后来,他只要闭着眼摸一摸,就能知道这笔尖是不是原装的,上次是不是自己修理的,毛病出在哪里。于是,“京城钢笔张”的名头渐渐叫响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 只要是张大爷推荐的钢笔,就会成为京城爆款。即便大家买的洋货“派克”钢笔,也要专程前来,请他帮忙磨一磨。因为有了手的温度,才让字有了灵魂。张大爷修笔也是有原则的,能修就不换笔尖、能少收钱就少收,能不收就不收,还有他不认人,只认笔。当很多报刊争相上门拜访时,张广义都夹着一个寸镜头,专注的修着笔,末了,被人问起,他总一脸疑问:“谁?不记得啊”

 

        国内的文人画家,也经常上门修笔。感激的人还会赠一幅字画,专门裱好送到店里来。张大爷每次都特别不好意思,因为当时他眼里只有钢笔,根本没留心眼前站的是谁。那会儿生意也忙,一天能修五十多只钢笔,门口时常排着长队。他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会成为文化人的“偶像”而谋生的手艺,也变成了最大的爱好,想戒也戒不掉。然而,时代的进步,物件也交替更新,碳素笔、中性笔、再到手机、电脑,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。


        店里的客人也少了,当初拎着肘子、烟酒上门拜师学艺的,一个个全都转了行。可张广义不管,他依旧守着铺子,守着手艺,等待有需要的人进来。有画家专门寻上门来,他是用钢笔作画的。只要钢笔不好,滴一滴墨到纸上,这幅画也就废了。他说自己只信张广义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人拿着3万块的万宝龙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广义修笔店。这支笔之前没人敢拆,张广义用指肚摸索了笔尖一会,拿下放大镜说:小毛病,二十块钱就能修好。最妙的是有老爷爷牵着上学的孙子来修笔,在店里东瞧瞧西看看,小心地问:“三十年前,马路对面的修笔的是您吗?”直到拿出当年修过的那支钢笔,两人笑着拱了下手:“是我呢。”

 

        修完笔,他还特别啰嗦,嘱咐客人一遍又一遍:“要用温水把墨先洗干净”、“不写就把笔盖盖上。”比主人还爱护呢。当然更多的时候,张大爷坐在店里一下午,也等不来一个客人。随着张大爷年纪的增大,营业时间从全天到半天,现在缩短到每天下午的3点—5点。也有外地客人打来询问,但张大爷只能抱歉地说:“我修不了,我80多岁了,对不起,对不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每天一到店里,张大爷就取下“休息”的牌子,接下来的这2个小时,是他能留给心爱的钢笔最珍贵的时间。如今,张大爷八十九岁了,他还是舍不得离开工作台。尽管一年收入才一万多,尽管几天都不会来客人,但他知道,还是有人在用钢笔,只要被需要,就很幸福。

         他甚至一生都不敢出远门,总怕别人大老远赶来修笔,自己却不在,“咱不能让别人白跑一趟啊。”其实,张大爷也知道,如今已经没人用钢笔了,也没人会来修钢笔,就连一些钢笔配件、修理工具都没人生产了。他知道,这个行当要绝了

         但他依旧坚持:“可这北京城,现在就我这一个修笔人了。这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没有传承人,如果我关门了,客人怎么办?”

        哪怕只剩下一个人需要,他也会把店开下会。这不是钱的事,而是关乎于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因为他的坚守,很多媒体开始报道,称他是京城最后一位修笔匠人。一开始,他也会对着镜头聊过去、聊对钢笔的感情,后来陈年旧事说久了,老人心里怪难受。他不愿听到“最后”二字,像在时刻提醒他,这手艺要绝了,如同在他心里扎针。

        也许是一辈子感情的倾注,也许仅仅是纯粹的喜欢,当手艺人成为守艺人,他守的不仅是曾经的文明,更是被年代冲淡的需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有时候,一个物件,是一段回忆,也是一种感情。 
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二个要说的,也是一位守护人,他守的是侠,他是守侠人, 他叫温瑞安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如今许多人都在说武侠已死, 他不喜欢这样的声调,  当一代代武林前宿都褪去,离开那个备受瞩目的足球场, 只剩他在坚守着球门。  球迷和西方的球队狂轰滥炸着抨击着武侠, 腹背受敌,让人心寒, 他仍在风里迎面而立,  他守得住吗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在他十多岁的时候,恰逢武侠最热的之际。 在台湾有三剑客,有古龙,在香港有以金梁为代表的新一代作家。 那个时代人们的娱乐消遣方式并不如今天这样多, 人们习惯茶余饭后买报纸来看。  十多岁的温瑞安,在马来西亚读小学。  有一天,他随手提笔、写诗、成剑。  他写成了最初的“血河车”系列故事, 在同学中备受传扬。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在没有网络的时代,那代年轻人的生活并不单调, 舞文弄墨,舞刀弄枪,武馆诗社办的声色迭起。 有时候班里老师有事情不能来上课,就找来温瑞安说你来代一节课吧。  温瑞安倒也不怯场, 面对一众同学讲的有声有色,有时学校的领导都搬着椅子过来听他讲课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这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今天,直到现在,后辈向他请教时他也总是东绕西绕的跟你闲聊,却不爱直接回答你的问题。  有一天他无意中透露了真相。 原来他说他从小就面对着很多人讲话, 总不能每一个前来讨教的人都要一对一的回答,倒不如聊聊别的开心。  如今他干脆选择重出江湖到一些大学里面对广大的学生、武侠迷传授创作的心得,武侠的发展,毕生的感悟……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真正让温瑞安扬名天下的,还要从那部四大名捕和神州奇侠说起。 四大名捕系列故事最早是他在17岁时所写。到了神州奇侠一出,更是震惊四座, 不光如此,他一手写武侠,另一边气吞山河的《山河录》也备受好评。 人们都好奇,都想见见这马来西亚的少年究竟是什么人。  提笔写诗成侠。 


         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最光芒夺目的时候发生了,他被国民党政府请进了监狱中, 前途未卜生死渺茫,在压抑的黑暗里, 换做是你,该怎么办呢。  他选择继续提笔,继续写, 只要不放弃 , 再渺小的希望,都会被撕开一道缺口, 迎来光明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他继续写着,人生的不幸,却化作了创作的幸运,很快又迎来了个人生命中的创作旺盛期。  然而,武侠的大环境却并不和他的节奏一样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这一天,传来一声噩耗。 古龙去世了, 在此之前,金庸已经封笔。 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宣告, 一个时代结束了。  接下来,谁来开启,谁来接班,   历史选择了温瑞安。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“古龙之后,独撑大局” —— 倪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温瑞安很快接过了古龙的剑, 古龙的笔, 继续奋斗在最前线上, 弥补了时代变更的空缺。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古龙晚期提出大武侠时代的构想,由于体力不支,最终有心无力,无法实现。   温瑞安一直在变,他说变成什么样,我不管,但武侠是到了变革的时候,  他反对有些人,一旦达到一个高度之后,就爱惜名望,不敢再去变,再去尝试。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故步自封 也就等于戴上了枷锁,停止了进步。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时常会看到他博客乐乎上转发一些时下热门影评,其中不乏观点尖锐甚至犀利的言论。   我会觉得不解, 年轻人吐槽批评实属正常, 都已经达到这个高度了, 是否就该像金庸那样。 八风不动,远离江湖。  然而温瑞安终究和金庸不一样, 我手写我心,金庸偏儒家,古龙爱道家,温瑞安偏佛禅。 出世的心入世, 他一会隐,一会重出江湖,来来往往好几次。 每一次都热闹非凡。  人们对他的评价和看法也不相同, 最让人点赞的是, 他不会过于在意人们的看法, 坚持心之所向, 为武侠守门。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一个空前绝后 ,一个承先启后。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空前绝后,就变成流传于茶余饭后的看不见的石碑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承先启后,会成为道德经一样,蔓延千年的源头活水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我欣赏和敬崇后者。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几经沉浮,后来,他说:  人生,恒常需要等待与忍耐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无论你在世上的哪个角落,正在从事着什么, 是在发呆,是在工作,在吃饭,在失恋, 还是完成了一个久违的梦想, 切记福祸相依, 很多时候, 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起伏的尘世。     人生恒常需要等待与忍耐。   当你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常人无法等待的漫长, 当你有足够的毅力去忍耐世人无法忍受的屈辱和磨难。     你便会获得他们无法企及的光芒。     天助自助者, 你的努力和付出 ,上天会看得到。    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归楚。 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这世上还有无数和他们一样为了一份执念,一份坚守,一生奋斗的人。     这样的人值得被尊重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读完他们的故事,反观自己,你呢, 有什么是你要一生去坚守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不必回答我, 回答你自己


评论

热度(101)